
一体化净水设备的进口浊度(即原水浊度)通常取决于水源类型,不同水源的浊度范围差异较大。以下是常见水源的典型进口浊度范围及设备处理能力的说明:
1. 常见水源的进口浊度范围
| 水源类型 | 典型浊度范围(NTU)| 特殊情况 |
|---------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|
| 地下水 | 1~10 NTU | 铁锰含量高时可能浊度较低但需特殊处理 |
| 水库/湖泊水 | 10~50 NTU | 雨季或藻类爆发时可能达100~500 NTU |
| 河流水 | 50~1000+ NTU | 洪水期可能超过2000 NTU |
| 雨水/临时水源 | 100~3000 NTU | 初期雨水可能含大量悬浮物 |
2. 一体化净水设备的处理能力
常规设计范围:多数设备可处理 10~500 NTU的原水,部分强化型设备可达 1000~3000 NTU。
高浊度适应性:需配合预处理(如沉砂池、混凝剂投加)或调整工艺(如多级过滤、污泥回流)。
低浊度挑战 :若原水浊度长期低于5 NTU,可能需要优化絮凝工艺(如增加助凝剂)。
3. 关键注意事项
- 水质波动:设计时应以 峰值浊度为依据,而非平均值。
- 预处理需求:原水浊度>500 NTU时,建议增设粗滤或沉淀池。
- 药剂投加:高浊度水通常需增加混凝剂(如PAC)剂量,可能影响运行成本。
4. 选型建议
- 低浊水源(<50 NTU):可选择常规快滤或超滤工艺。
- 中高浊水源(50~1000 NTU):推荐“混凝+斜管沉淀+过滤”组合工艺。
- 极高浊水源(>1000 NTU):需定制化设计,咨询供应商提供浊度-负荷曲线。